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曲,感受長江的雄偉壯麗,增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通過聆聽、小組討論的方法,完成作品的鑒賞,增強音樂鑒賞能力。
3.了解長江之歌背景,感受混聲四部合唱,并能夠用有感情哼唱歌曲,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聆聽并鑒賞歌曲,感受領唱與四部混聲合唱的歌曲特點。
【難點】
感受長江的宏偉壯麗,增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以長江之歌為背景音樂的《話說長江》電視劇短片,并提問:視頻中播放了哪些畫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長江與黃河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搖籃。中華文明因黃河、長江而誕生,又汲取了這兩條母親河的乳汁,在母親河的共同哺育下發展壯大、繁榮昌盛。她們哺育了江河沿岸億萬的華夏人民。順勢揭示課題《長江之歌》。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問歌曲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樂曲親切、熱情、激昂、豪邁,這首歌就像江河奔流,跌宕起伏,給人以親切、熱情、激蕩、豪邁的感覺。
2.教師再次播放樂曲,并提問歌曲的曲式結構。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A+B+A+尾聲”的結構即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
(三)分段欣賞
1.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頻并哼唱歌曲,并提問學生:歌曲第一段旋律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旋律上下起伏,就好像長江波浪起伏跌宕。
2.再次感受第一段旋律,教師提問學生:這一主題有何特點?
學生自主演唱,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是音樂創作中典型的重復手法,多遍重復會加深對歌曲主題的印象,體現出對長江母親河源源不斷的贊美和熱愛。
3.教師請學生聆聽第二段,并提出問題:第二段音樂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二段節奏為為強拍起,采用模進的手法,每個樂句不斷向前進由低到高,形成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氣勢。
4.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聆聽第二段,說說第二段與第一段在旋律和形象描寫上有何不同?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一段旋律平穩,抒情,由女高音演唱,就像中下游的河水緩緩流淌,是對長江風采的描繪;第二段旋律由低到高,由合唱形式進行,形成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氣勢,對長江的力量進行了闡述,把歌曲推到了高潮。
5.教師引導學生聆聽并哼唱再現A部分以及尾聲,仔細的聆聽歌詞,說說哼唱之后的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描繪了長江宏偉壯麗、波濤洶涌的雄姿,進一步抒發了對長江母親河的贊美之情。
6.完整聆聽并進行哼唱。
(四)鞏固提高
教師以長江為主題,請學生分享與長江有關的詩詞作品。
學生進行展示。
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收貨,教師呼吁學生秉承長江奔騰不息的精神,努力學習,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布置課后作業:搜集描寫長江的歌曲,在下節課分享。
四、板書設計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