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古代學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古代學校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等級性;
(2)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具有非生產性。
(3)古代學校教育適應古代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具有階級性;封建社會的學校還具有等級性。
(4)古代學校教育適應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表現出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學校教育初步發展。尚未形成復雜的結構體系。
2.近代教育的特征
①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義務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紀的德國)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視教育立法,倡導以法治教;
⑤出現了雙軌制;
⑥形成了較系統的近代學校教育制度。
20世紀以后教育的特點
第一,教育的終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的現代化
3.簡述影響人身心發展的五大規律。
(1)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教育工作者應按照發展的序列進行施教,做到循序漸進。“拔苗助長”、“陵節而施”等都是有違身心發展順序性規律的;
(2)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人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分階段進行,在教育教學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不能搞“一刀切”,還要注意各階段間的銜接和過渡;
(3)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適時而教,即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及時的進行教育;
(4)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互補性,應結合學生實際,揚長避短,注重發現學生的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5)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4、試分析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
(1)遺傳
遺傳是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機體的結構、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等的特點,這些生理特點也叫遺傳素質。
遺傳素質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①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但是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
③遺傳素質的成熟機制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水平及階段,為一定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2)環境
環境泛指個體生活中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環境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①環境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②環境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外部的客觀條件,環境使遺傳提供的發展可能性變成現實。
③人在接受環境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在改造環境的實踐中發展著自身。因此,夸大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特別是環境決定論,是錯誤的。
(3)學校教育(主導作用及其原因及其對個人發展的特殊影響)
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主導作用,是指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主要的、導向性的作用。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表現在:
①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③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4)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人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和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力,是促進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5、簡述教育與政治之間的作用
(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①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②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③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2)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作用
①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進進步
6、簡述教育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1)文化對教育發展的制約作用
①文化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
②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
③文化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④文化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力量
(2)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
①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教育具有選擇、提升文化的作用;
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創造文化的作用。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真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